家里最困难的时候,宁波的好心出租车司机资助了他
经现代金报记者牵线,他的这个心愿终于了了
25岁小伙子王郑银是余姚大岚人,在宁波电力系统工作。每每在宁波街头看到熟悉的出租车,王郑银都会在心里升起一股暖意。
2006年,他在余姚大岚镇初级小学上四年级,当时家里经济窘迫,宁波有出租车文明车队和他结对三年,让他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。
滴水之恩,他一直铭记在心,这几年他从未停止寻找救命恩人,但一直未果。昨天,在现代金报记者的牵线下,当年的好心司机找到了,他多年的心愿终于了却了。
那一年小家庭突发变故
“最困难的时候,是他们帮助了我”
事情要从2006年的那个冬天说起。
当年,王郑银在余姚大岚镇念小学四年级,那一年家里突遭变故。父亲遭遇车祸,在家卧床不起。雪上加霜的是,爷爷得了重病,家里花光了几十万,只能四处借钱。
“最困难的时候,是他们帮助了我。那时候,全家人只能依靠母亲养猪勉强度日。”王郑银说,那会儿,他一星期的生活费只有5元,有时候他舍不得用,索性挨饿去上学。
每次,母亲给他生活费的时候,都会嘱咐一句:“省着点花”。
在王郑银的记忆里,2006年那个冬天是最温暖的。
那天大岚飘起雪花,他正在课堂上课。老师把两名学生叫出来,其中一个就是王郑银,原来是来自宁波出租车文明车队的几名司机来看他们了。
“他们给我们送来了生活费,还有学习用品等,嘱咐我们好好学习。”
那年以后,这些司机连续三年资助他们。
当年,王郑银曾问过车队负责人,“师傅,你们是哪个车队的?”
对方微笑着,却没有给他答案 “你不用记得我们的名字,等你有能力了,记得回报社会。”
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了王郑银的心里。
司机当年的话一直记在心里
台风袭击余姚,他推着皮划艇送食物
当年的那些好心司机是谁?他们在哪里?
随着年龄渐长,心里的那个声音越来越强烈。
初中毕业时,王郑银曾经问过父母,是否记得当年帮助过他们的出租车司机。因为搬家,当年记下的联系方式找不到了。
“上初中以后,家里条件慢慢好转,父亲卧床一年半慢慢能起身了,最难的日子过去了。”王郑银说,2006年—2008年是家里最困难的三年,但每年都能收到这支爱心车队的爱心。
虽然好心司机没有找到,但王郑银一直记得他们当年的话,想做公益回报社会。
就在2013年10月,余姚遭遇菲特台风,整座城市汪洋一片。当时还在读高二的王郑银不顾父母反对,做起了志愿者。他坐着皮划艇,将矿泉水和面包,一一送到受困家庭的手中。
当年,他是一行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。风里雨里,他根本顾不上一身的疲惫,从10月11早上一直坚持到10月14日。
划着皮划艇挨家挨户送,有些地方皮划艇进不去,他索性蹚水走过去。
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场景,王郑银直言,真的累。
“看到大家笑着接过我们的矿泉水和面包,一个劲说谢谢,有的老人甚至给我们鞠躬。在那一刻,我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。真的,看到这些笑容,身体的累就不算什么了。”
当年,有个老人看到王郑银年龄这么小,问他在哪个学校上学,要写一封感谢信。
他笑着,连连摆手。
当年的好心司机找到了
原来就是本报送考司机林金良
2016年,王郑银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。这几年,他从未停止寻找。
每次在街头看到出租车,他都忍不住多看一眼:开车的会不会是当年的司机?每次坐上出租车,他都会向驾驶员打探情况。
去年开始,他试着一家家联系出租车企业,有的电话沟通,有的登门拜访。
这两天,他的车正在邱隘后殷村出租车服务中心附近的汽修店维修,附近有出租车企业。昨天下午,他走进宁波光大汽车服务公司,接待他的是该公司经理徐双。
“这个小伙子很正能量,10多年前的事,一直惦记着,知恩图报,让我很感动。”徐双在公司询问了很多老司机,最后确认司机不是该公司的。
“这段时间,我去了宁波好几家出租车公司,但都没有消息。”昨天,王郑银辗转找到了现代金报记者,希望借助报社力量,找到当年的好心司机,他想亲口说一声“谢谢”。
“当年,他们和我们结对的照片,就刊登在现代金报上,家里的亲戚看到过相关报道,但现在这张报纸早就找不到了。”
得到消息后,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宁波市出租车协会会长忻文儿,他立即在宁波出租车企业中开展爱心大搜寻。
短短几小时以后,好消息传来,当年的好心司机找到了,他就是中北文明车队队长林金良,还是年年参与现代金报爱心送考的热心司机。
因为王郑银昨天正在上晚班,两人没有见上面,但已经互加了微信。
当年自己没机会好好念书
“不想这些孩子吃这个亏”
林师傅今年55岁,开出租车有16年了。
昨天晚上,记者连线林师傅,说起当年的事,他还有印象。
“我记得孩子姓王,具体的名字不记得了。当年我们去过他家里,家里条件贫困,全家的经济收入就靠他母亲养猪。”他说,2006年—2008年,他们连续资助了他三年,后来家里条件好转,他们就没再资助。
中北文明车队成立10多年来,陆陆续续结对了五六个孩子。而林金良自己就结对了贵州凯里的贫困学生杨莲花,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现在上大学,生活费从每年几百元到现在每年2000元。
“虽然开出租车收入不算高,特别是这几年,生意越来越淡,但能帮一点是一点。”
采访中,他和记者透露了这几年资助贫困学生的初衷。
当年,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,他在家排行老五。
“家里人多,生活压力大,父母希望我们能早点帮衬着这个家,我们兄弟几个都没有好好念书,有的初中毕业,有的甚至没读上书。”林师傅说,这么多年,因为文化程度不够,他吃过不少亏。“有时候想写点东西,都不知道字怎么写,不想这些孩子,和我吃一样的亏。”
林师傅说,能帮助这些孩子好好念书,同样弥补了自己当年的遗憾。“对他们这些孩子来说,只有好好念书,才能改变命运。”
首席记者 薛曹盛